Đăng ký Đăng nhập
Trang chủ Khóa luận tốt nghiệp tiếng trung bước đầu tìm hiểu đối dịch tiếng hán và tiếng v...

Tài liệu Khóa luận tốt nghiệp tiếng trung bước đầu tìm hiểu đối dịch tiếng hán và tiếng việt về chính trị ngoại giao

.PDF
56
738
88

Mô tả:

BỘ GIÁO DỤC ĐÀO TẠO TRƯỜNG ĐẠI HỌC THĂNG LONG ---o0o--- KHÓA LUẬN TỐT NGHIỆP Đề tài: BƯỚC ĐẦU TÌM HIỂU ĐỐI DỊCH TIẾNG HÁN VÀ TIẾNG VIỆT VỀ CHÍNH TRỊ NGOẠI GIAO 政治外交汉越语对译初探 SINH VIÊN : CHU VĂN MÃ SINH VIÊN : A16054 CHUYÊN NGÀNH : NGÔN NGỮ HÁN HÀ NỘI - 2014 教育培训部 升龙大学 ---o0o--- 毕业论文 题目: 政治外交汉越语对译初探 BƯỚC ĐẦU TÌM HIỂU ĐỐI DỊCH TIẾNG HÁN VÀ TIẾNG VIỆT VỀ CHÍNH TRỊ NGOẠI GIAO 导师 :阮文董 学生 :朱文 学生号码 :A16054 专业 :汉语言理论 2014 年于河内 致谢 本论文是在阮文董老师的亲切关怀和细心指导下写成的。 阮老师对本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终定稿的每一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 指导和纠正,是我最终能够顺利完成本论文。在此我谨向阮老师表示衷心 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编写本论文过程中本人也受到升龙大学外语系汉语专业各位老师和 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水平有限,本论文存在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谨望 受到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学生 朱文 2014 年 6 月于河内 前言 一、选题的理由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国 间的政治交流日益加深。信息爆发使得政治外交新闻剧增,如何在对外交 往中更好、更妥帖地翻译国内外有关政治外交文件,这对对外交流至关重 要。因此,翻译在国际交往中,尤其是在政治外交领域中一直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那么,什么是翻译以及如何做好政治外交文件翻译工作?这正是 一直使人们争论不已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决定选择“政治外交汉越互 译初探”做为大学毕业论文的题材。本人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把前人对该领 域所做出的研究成果系统起来、详细分析,最终进一步了解政治外交翻译 的要求与特点。希望本论文完成后能提高自己在该领域的知识,同时也能 为越南汉语学习者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二、研究目的 在政治外交翻译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状况考察的基础上,论文提出 一些措施旨在为学习汉语专业者进一步巩固与提高有关该领域的水平。 三、研究的对象 • 政治外交翻译 • 政治外交汉越对译的若干问题 四、研究范围 当代越中在政治外交交往领域中所涉及的翻译工作。 五、 研究方法 • 收集材料。 • 在所收集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结论。 六、论文的结构 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参考文献和附录这些部分以外,正文包括下 面三章: 第一章:与题材有关的理论 第二章:政治外交翻译的关键问题 第三章:升龙大学生在政治外交汉越译时的偏误分析及教与学该门课的建 议 目录 第一章:与题材有关的理论 ................................................................ 1 1.1 有关翻译理论点滴 ..........................................1 1.1.1. 翻译的定义...........................................1 1.1.2. 翻译的种类...........................................1 1.1.2.1. 母语-外语对译 ....................................1 1.1.2.2. 笔译与口译的不同点 ...............................1 1.1.2.3. 文学翻译、政治翻译、科技翻译和公务性函电翻译的不同 点 ........................................................2 1.1.3. 翻译的标准...........................................2 1.1.3.1. 翻译的“忠实”标准 ...............................3 1.1.3.2. 翻译的“通顺”标准 ...............................3 1.1.3.3. 论翻译中“忠实”标准的矛盾 .......................4 1.1.4. 翻译程序.............................................8 1.1.5. 翻译的基本过程 ......................................10 1.1.5.1. 理解阶段 ........................................11 1.1.5.2. 表达阶段 ........................................11 A. 直译 ..................................................12 B. 意译 ..................................................12 1.1.5.3. 复核阶段 ........................................12 1.2. 政治外交翻译的概述 .....................................13 小结一 ......................................................14 第二章:政治外交汉越对译的关键问题 .............................................. 15 2.1. 政治外交翻译的重要性及其特点............................15 2.1.1. 外交翻译的重要性 ....................................15 2.1.2. 政治外交翻译的特点 ..................................16 2.1.2.1. 政治外交翻译的政治性 ............................16 2.1.2.2. 政治外交翻译的敏感性 ............................16 2.1.2.3. 政治外交翻译的灵活性 ............................17 2.1.2.4. 政治外交翻译一字千金 ............................18 2.2. 政治外交翻译的的性质和作用 .............................19 2.2.1. 翻译是对外交往的桥梁 ................................19 2.2.2. 翻译是外事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9 2.3. 政治外交语言的特点 .....................................20 2.3.1. 外交语言是外事翻译的主要内容 ........................20 2.3.2. 语言是外交的主要工具和武器 ..........................21 2.4.外交翻译的种类及其特点 ..................................22 2.4.1. 外交笔译............................................22 2.4.2. 外交口译............................................22 2.5. 外交文书的分类及其翻译 .................................23 2.5.1. 照会................................................23 2.5.2. 备忘录..............................................24 2.5.3. 外交函件............................................24 2.5.4.国书和颂词...........................................24 2.5.5. 全权证书和授权证书 ..................................25 2.5.6. 委任书和委托书 ......................................26 2.5.7. 条约................................................26 2.6. 翻译中常犯的错误 .......................................26 2.6.1. 不理解导致误译 ......................................26 2.6.2. 机械翻译导致误译 ....................................27 2.7. 政治外交翻译的要求 .....................................28 2.7.1. 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28 2.7.1.1. 站稳立场 ........................................28 2.7.1.2. 理解政策 ........................................28 2.7.1.3. 严肃的工作作风 ..................................28 2.7.1.4. 严守国家机密及外事纪律 ..........................29 2.7.1.5. 良好的翻译道德 ..................................29 2.7.2.深后的语言功底 .......................................29 2.7.3.具备丰富、宽广的 知 识 ...............................30 小结二 ......................................................31 第三章:升龙大学生在政治外交对译时的偏误分析及教与学该门课的建议 .................................................................................................... 32 3.1. 实际调查 ...............................................32 3.1.1.调查目的.............................................32 3.1.2.调查对象.............................................32 3.1.3.调查方法.............................................32 3.1.4.调查内容.............................................32 3.1.5.调查结果.............................................32 3.2. 升龙大学生翻译时偏误分析 ...............................35 3.2.1. 词语误用............................................35 3.2.1.1. 词语常见误用 ....................................36 3.2.1.2. 义近误用 ........................................38 3.2.2. 词语遗漏............................................38 3.2.3. 词语误加............................................38 3.2.4. 其他错误............................................38 3.3. 偏误原因分析 ...........................................39 3.3.1. 母语负迁移..........................................39 3.3.2. 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原因 ................................39 3.4. 针对升龙大学汉语学生提出有关教与学该门课的建议 ..........40 3.4.1. 教该门课的建议 ......................................40 3.4.2. 自学该门课策略的建议 ................................41 小结三 ......................................................42 结语 ............................................................................................. 43 参考文献 ....................................................................................... 44 附录一:问卷调查 .......................................................................... 45 附录二:问卷调查的答案 ................................................................ 46 第一章:与题材有关的理论 1.1 有关翻译理论点滴 1.1.1. 翻译的定义 研究翻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翻译。《现代汉语词典》给翻译下的定 义是:“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不管人们对翻译概念的理解有如何的不同,都不会否认:翻译就是沟 通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工具和手段。在世界日益全球 化和多元化的今天,翻译更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 1.1.2. 翻译的种类 翻译的种类就其翻译方式来说,有母语译成外语和外语译成母语两 种;就其工作方式来说,有口头翻译(简称 “口译“)和口头翻译(简称 “口译”)两种;就其程度而言,可分为全文翻译和部分翻译,如摘译; 就其翻译内容来说,可分为文学翻译、政治翻译、科技翻译和公务性翻 译。上述各种翻译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通过各种途径把一种语言用另一 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方式。探视它们又各有其特点: 1.1.2.1. 母语-外语对译 母译外和外译母,是两个不同的翻译程序。母译外,首先要了解母语 的原文、原话的意思,再用外语表达出来。而外译母正好相反,先了解外 语的原文、原话的意思,再用母语表达出来。 1.1.2.2. 笔译与口译的不同点 笔译因为时间充裕,译者可以反复研究、体会原文,可以琢磨、推 敲、斟酌字句,查字典、找参考资料、与同事商讨,但是因为译出来的东 西具体明确,易于读者详细的品味把玩,因此容易发现毛病,甚至最微小 的瑕疵,所以,笔译作品要求是最高的。 1 而口译,无论是交传还是同声传译,都要在讲话人讲话的同时,立即 用另一种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他们没有思考的时间。同样是口 译,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又各有特点。做交传时,听与表达可以分阶段进 行。有人讲话时口译译员集中注意听力,可以适当地记一些笔记,甚至有 可能对模糊的地方进行确认。同声传译需要听、说同时进行,边听边译。 发言人讲完一句话,译员也应尽快译完这句话,而且翻译的句子还要基本 通顺,并体现中心意义。因为口译的时间紧迫性,其翻译的成品只要能保 证主要意思的准确性,就达到基本要求。 1.1.2.3. 文学翻译、政治翻译、科技翻译和公务性函电翻译的不同 点 文学翻译较侧重其艺术性和创造性,因此需要译者不仅有较强的文字 驾驭能力,还需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注意力往往集中在 笔调、风格、韵味、精神等艺术因素上。 政治翻译和科技翻译则侧重科学性,力求客观和精确,要求译者 有较广泛的相关知识。 公务性函电翻译则需要突出及实用性,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晰, 一目了然,而文体要求正式不能随意扩展和虚饰。 1.1.3. 翻译的标准 早在 19 世纪末,中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就提出了“信、达、雅”的翻 译标准。用“信”和“达”来评价翻译的尺度,在译界几乎没有异议,而 对于“雅”则有些不同的看法。因为这里的“雅”指的是“古雅”,要采 用汉代以前使用的古文来翻译,这在今天几乎是办不到的。这只能作为翻 译标准的最高境界。 对于翻译标准,《实用翻译教程》(范仲英编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1994 年版)有这样的论述:“翻译是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 2 的桥梁。它的任务是把原文的信息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用译语原原本 本地重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的感受大致相同或近 似,就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译文;相去甚远或完全不同,则是质量低劣甚至 是不合格的译文。从翻译效果,也就是以译文读者得到的感受如何,来衡 量一篇译文的好坏,这就是翻译标准。” 作者认为,翻译的标准首先应该是忠实,然后是通顺,同时还需要一 定的创造性。 1.1.3.1. 翻译的“忠实”标准 忠实是指忠实于原语言所要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内容和风格: 内容通常指作品在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事理、描写的景物以及作者 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所流露的感情 等。对于内容,译者必须尽可能保持原作的完整和准确,不能任意篡改、 歪曲或增减。 风格指的是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 对于风格,译者必须努力保持,不能随意改变;更不能以译者自己的风格 代替原作的风格。 在坚持忠实性的同时,还必须发挥创造性,不受外文的表达方式 的限制,而是将其意思用规范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忠实性”是“创造 性”的前提和基础,而“创造性”则是“忠实性”得以实现的条件和措 施。 1.1.3.2. 翻译的“通顺”标准 通顺是指译文规范、用词得当、行文流畅、明白易懂,没有文理不 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但是,有时会由于原作者本身的文字功 底较差,或作者因作品需要固意使用一些非规范语言时,译作应把忠实性 放在首位,把原著中的非规范化语言也如实地传达出来。 3 忠实与通顺具有统一的关系。忠实是通顺的基础,通顺是忠实的保 证。不忠实于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的通顺,则译文就失去自身的价值,成 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不成其译文了。但是,不通顺的译文,使读 者感到别扭,也必然影响对原文的准确表达,因而也就谈不上忠实了。可 见,忠实与通顺是对立的统一,两者的关系反映了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 所以,我们说,忠实是译文质量的基础,而通顺则是译文质量的保证。 1.1.3.3. 论翻译中“忠实”标准的矛盾 “忠实”的目标对于翻译本来是不待证明的、天然的要求,是千百年 来翻译理论和实践一直围绕旋转的中心。然而近来似乎颇有人对此持怀疑 甚至否定态度。《外国语》1998 年第 3 期所载《从梦想到现实:对翻译学 科的东张西望》一文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文中引勒菲弗尔语曰: “忠实只不过是多种翻译策略里头的一种,是某种意识形态和某种文学观 结合之下才导致的产物。把它捧为唯一一种可能的、甚至唯—一种可容许 的策略,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无益的。”文章作者据此及其他一些类似论 点得出结论:“忠于原文不是理所当然的、唯一的标准,世界上没有永恒 不变的、绝对正确的标准。”作者在同文另一处对“忠实”的标准发出了 —连串有趣的疑问: 在翻译过程中占支配地位的标准,都把“忠实”放在第一位,却很少有人 问过一句“为什么”?翻译为什么一定要追求(最大限度的)忠实?译者另 有目的、另有所好又怎样?社会现实不容许、不利于追求最大限度的忠实 又怎样?不完全忠实的译文一定有害吗?要是不忠实的译文达到了目的, 甚至达到了“好”的目的又怎样? 可是,又为什么要强迫人家在两个极端之中选择一个,一端是百分之 一百的忠实,另一端是零的忠实呢?译者为什么不能选择百分之七十、五 十、三十的忠实呢? 4 这无疑是对翻译理论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此本文无意正面 做出回答,但却希望稍作探讨,从而达到认识翻译内部所蕴含深刻矛盾的 第一步。 如果我们退到起点,退到翻译活动的初中,问题将显得非常简单。翻 译的出现是出于文化交流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把它比之于向国 民介绍西洋绘画和音乐,或者相反,把自己国家的绘画或者自己国家的民 族音乐介绍到国外去。无论这种介绍活动的其他目的怎样,在一个首要 的、根本的目标上它们是一致的:向目的文化的接受者呈现原作的本来面 貌。如果说在介绍绘画、音乐作品时对原作的色彩、线条或者曲调加以改 易将显得荒谬绝伦的话,那么理想的翻译也不允许对原作随意窜改。在这 个起点上要求的是绝对忠实,我们并没有“百分之七十、五十、三十”的 选择。 很明显,此时的“忠实”与“客观真实性”同义:“忠实”意味着一 个客观存在的对象完完全全、不多不少的再现。但同样明显的是:我们无 法把翻译与介绍绘画、音乐的类比坚持到底。其根本原因,在于两者所使 用的媒介不同。钱钟书先生早就指出,“我们该辨清,假使绘画的媒介是 颜色线段,音乐的媒介是音调,那么诗文的媒介不就是文字,是文字和文 字的意义;假使我们把文字本身作为文学的媒介,不顾思想意义,那么一 首诗从字形上看来,只是不知所云的墨迹,从字音上听来,只是不成腔调 的声浪。”这种媒介的不同又导致另一异常重要的、导致翻译理论界长期 争论不休的差异:对绘画、音乐作品的介绍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将 原作复制,纯客观的、物理现象的复制(无论是否出现失真这都是一个纯 科学的过程),然后是对该作品所可能具有的各种意义加以阐释;而在翻 译中,由于语言符号系统所具的特殊性(即其任意性特征),媒介本身必须 转换形式,步骤 l 已失去意义,因而两个步骤必须融合为一,或者不如 说,只能以步骤 2 代替步骤 l。在这个替代步骤中集中了翻译的全部问 5 题,对客观忠实可能性的怀疑也因此而起。因为阐释必然受到社会、历史 诸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到译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认为,承认 翻译就是阐释,无异于承认了译者主观选择的合法性。 “忠实”因而成了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因其缺乏客观的定义或标准 而缺乏可操作性。再者,如果调查证明,以往人们的翻译实践并没有真正 重视或真正做到“忠实”,这就意味着它事实上并不存在。何必死抱住一 个事实上不存在的标准呢?这只可能在“死胡同里越走越远”。 然而,翻译的“忠实”标准并不是如此轻易就能否定的。像在其他任 何学科中的情形一样,人们不能因为无法企及百分之百的真理而就此放弃 朝着这个方向的努力。在实践中,人们可能牺牲一部分“忠实”,但这往 往是为了保证更大部分的“忠实”能够实现,仍然是为了“最大限度的” 忠实。客观上不忠实的翻译当然存在,然而主观上以“不忠实”去做翻译 却是概念上的自相矛盾。译者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但主观上他不能够 “另有所好”或选择“百分之三十'的忠实。事实上,—旦放弃对于忠实 的主观追求,译者就没有理由停止在“百分之三十”,而会走向百分之 十、百分之五甚至更少的地步了。因此,对忠实的追求是维持原文与译文 之间联系的纽带,这根纽带一经切断,译文无论“达到了”什么其他的 “‘好’ 的目的”也无从被称为译文,翻译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如此说来,必须确立“忠实”作为一种主观姿态的重要性。但这却并 不意味着矛盾可以就此得到解决。相反,它只是又把我们带到了矛盾的起 点:作为客观标准的“忠实”(步骤 1)与作为主观姿态的“忠实”(步骤 2) 之间的对立。如何达到两者之间的统一或者尽量统一是翻译理论所要处理 的一个核心问题,尽管人们为此付出许多努力,可它总比想像中的更为困 难。上山顶的那块石头,给人精神上—种经常不断的压力。从这个角度 看,对“忠实”标准的摒弃便显得像是企图以退却回避矛盾,从而摆脱重 压,取得彻底自由的悲剧性努力。称之为“悲剧性”,是因为抛弃了“忠 6 实”,也就敲掉了翻译这门学科的基础,持论者自己也就将患“失语 症”:所有关于翻译的批评都将失去其特殊性,无以别于阐释学、创作论 或其他什么理论,他们还有什么理由称自己谈的是翻译呢? 作为主观姿态的“忠实”之所以具有价值,就在于它必须向作为客观 标准的“忠实”靠拢,使两者尽量重合,使阐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复制,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从理论上说最好的手段便是科学。 “忠实”作为一个目标可以视为翻译活动的终点,但这个目标的实现 却并不是翻译的最后一个步骤。它体现在每一个哪怕是微小的步骤中,是 翻译全过程的总和。因此,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一飞离科学的坚实 地面,就必须出现差异、偏离。那么,究竟应该给予艺术的翅膀多大的自 由呢? “正确认识翻译的性质,认真执行翻译的任务,能写作的翻译者就会 有克己功夫,抑止不适当的写作冲动。”所以翻译艺术的任务是模仿。如 果说卓别林的模仿者甚至可能超过卓别林本人(这仍然值得讨论),这种 “超越”也必须表现为对卓别林艺术本质的逼近,模仿者不可以掺进自己 的东西或把卓别林变成别的什么人。 以上讨论显示,证明“忠实”目标对于翻译的重要性、科学及艺术手 段必要性的过程也就是揭示它们之间矛盾的过程,它一步步使我们认识到 这种矛盾的错综复杂性。 “忠实”是翻译概念中的必有之义,但从一开始它就感到它的对象飘 忽难定。它注定要经受“该忠实于谁”这个问题的折磨,要把阐释学中所 有的纷争、困惑都上演一遍。 科学化是翻译为了实现其忠实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它与生俱来的渴 望。然而现代语言学、现代批评理论观照下的语言所具的本质却使得科学 无法将整个翻译过程纳入它的系统范围之内。 7 翻译中蕴含的所有这些矛盾吸引了许许多多人们为研究它付出努力, 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理论上的难题,许多被斥为“已经把我们折磨了不知 多少遍”的“陈词滥调”。 最后,正是因为翻译中这些错综复杂矛盾的存在才给了各种理论发展 的广阔天地,也奠定了翻译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基础,使它在和语言 学、阐释学、批评理论等许多学科息息相关的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 而将成为这个人文交响乐中一部永恒的变调重奏。 1.1.4. 翻译程序 在理想的情况下(不过理想的情况很少),翻译程序包括背景资料的准 备和实际翻译过程。不过,首先需要明确是个人翻译还是小组翻译。 理想情况是指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资料来源(图书和参考资料)来研 读需要翻译的文本并把所有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在实际操作翻译之 前,这些属于理解或转换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如果同一文本已有 其它译本,也应该仔细加以研究,以确定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办法。在有些 情况下,译前对原文和潜在问题的研究实际上要花费比翻译过程本身更多 的时间,特别是当译者需要大量阅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以及同一时期其 他作者就同一主题撰写的著作和文章时,情况就更是如此。 实际翻译程序可以归纳如下: 1.快速翻译,侧重文体。有些译者认为口述的译文更新颖、更流 畅。但无论译者是口述、打字、还是手写,重要的是要使译文节奏流畅; 2.初稿应该搁置一旁约一周左右。这样,修订译稿时就可以获得全 新的感受,排除翻译初稿时留在耳边的余音,更加客观地评估译文; 3.认真检查译文内容,特别着重译文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删除不必 要的增补词语和补充初稿中的疏漏。特别要注意关键概念在翻译上的一致 性,理顺拗口的词句; 8 4.修改后的译稿要再搁置几天; 5.从文体上检查译文。其实,这一步骤应该反复进行多次。朗读译 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因为听觉对连贯性和节奏感方面的问题比视觉 要敏锐得多; 6.检查译文拼写、标点符号和格式。有些译者错误地认为,对译文 内容、文体和正字法这三方面的检查可以合并起来一次完成,这种看法是 大错特错的。对译文上述三个方面的检查应该分别进行; 7.译文送交编辑或出版商审阅。有时,在译文送审之前还须经过译 文未来读者代表对译文进行检验; 8.采纳编辑或出版商提出的建议,尽管有些建议需要进一步考查和 讨论。译者不应该被不了解文本全貌的片面意见所左右,要坚持自己对文 本完整性的理解,特别是译文需要署名时更是如此。 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负责任的出版社的编辑会提出十分中肯的 意见,对这些意见应该加以认真考虑。 上述翻译程序的八个步骤,说的是一系列符合理想的情形,但在绝大 多数情况下,翻译时间很紧,需要尽快脱稿。驾轻就熟的译者往往可以把 几个步骤合并在一起,但首先应该拿出一个在文体上符合要求的译稿,然 后才能就准确性、连贯性和正字法对译稿进行审校。这是一条进行有效翻 译的基本原则。一篇逐词直译过来的蹩脚译文,几乎无法进行重组来达到 文体上的要求,但文体上合意的译文就可以很容易地'规整起来',使之更 为准确。 小组翻译一般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它所涉及的程序也十分不 同,这就要看小组成员是在编译部里合作进行翻译,还是他们各自先译出 初稿,然后定期开会,讨论出一个'一致审定'的译稿。 9 编译部往往拥有大量的词典和百科全书、完备的词库和若干名通晓同 一译语并熟谙翻译内容所涉及的专门知识的人才。另外,大多数编译部为 每个翻译小组都安排有一名经验丰富的组长,遇有特殊问题,可以直接请 教。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由一位译者负责初稿,后由另一位或几位译者进 行校订。 许多个体职业译者几乎拥有编译部的全部有利条件,他们可以接触各 种专业词典和百科全书,使用出版商或翻译中心提供的词库,请教承担翻 译任务的出版商或编译部约请的翻译顾问。 然而,当翻译小组接受一部重要作品的翻译任务时,小组成员的工作程序 大致如下:(1)每个成员负责翻译不同的部分;(2)阅读其他成员的译稿并提 出意见;(3)小组成员定期开会,讨论不同看法,统一意见。这些程序常常 大不相同,十分复杂。首先,很难组织一个成员之间在能力上旗鼓相当的 翻译小组,人人尊重组内同行的经验和资历。在许多情况下,能力较差的 成员总是想要在讨论中占上风,以掩饰自己业务能力上的弱点。其次,小 组必须规定几条相对详细的翻译原则。这样,意见上的分歧就可以根据这 些原则来加以讨论,而不至于成为对同行的个人批评。第三,当小组里意 见产生严重分歧时,需要推举一位成员充当局外'仲裁人'。否则,成员之 间在个性方面的冲突就会严重影响工作进展;第四,聘请几位有水平的审 稿人员,专门就内容是否正确和文体是否可行等两方面的问题通审全稿, 这样做也是大有好处的。 1.1.5. 翻译的基本过程 翻译学本身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翻译活动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心 理思维活动过程,任何作翻译的人都会感到翻译的艰巨性。翻译的过程既 表示一种语言过渡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翻译者默默地创造性劳 动的一个生动写照。翻译的过程通常由以下三个阶段组成: 10 1.1.5.1. 理解阶段 在翻译的过程中,理解原文是翻译的前提。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在 动手翻译之前,必须要把原文看懂。理解原文包括:理解原文的词义和结 构,理解原文涉及的知识,理解原文的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理解原文的词义和结构是翻译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译者在翻译之初首 先要理解原文的词义和结构。想要理解原文的词义和结构就要分析原文。 那就是细致处理词位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研究句法和语篇结构。理解 和领会原文是从事无论何种翻译的基本功力。翻译中大多数的失误都是因 为没有过好这一关。如果译者确实理解了原文的涵义,又能得心应手地驾 驭译语,那么翻译就是一个很自然的驾轻就熟的过程。有时候,原文中的 一词、词组或句子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含义,这时候就需要译者根据上下 文的逻辑关系和自己的经验,判断出确切的译法。 理解只是为翻译做准备,是为表达服务的,理解的目的是表达。对原 文、原话有了透彻的理解之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转移到表达上。译员在 了解上下功夫后,要在表达上下更大的功夫。准确、明白地传达原文、原 话的意思和风格后,才算完成了翻译任务。 1.1.5.2. 表达阶段 翻译的表达阶段就是把在原语中所理解到的东西用目的语准确而完整 地重新演绎出来的过程。翻译过程涉及从用原语思维到用译语思维的转 换,这正是翻译中最关键的一步,这时原文的内容也就'一步到位'。转换 的明晰程度越高越好。在奈达和泰伯的著作中(Nida 和 Taber,1969),根据 所谓'核心'结构对此做了详尽的阐述。 表达是理解的结果,表达的好坏取决于对原文理解的深度以及对译文 语言的掌握程度。要做到准确而完整的表达还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其中 直译和意译是最基本的两种方法。 11 A. 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 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特色 等。”(《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编,12 页)由于越中两国所处的地 理位置以及相似的文化渊源,人们在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对客观事物的 感受等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许多越语的词汇结构和语法结构与汉 语的词汇结构和语法结构是完全一致或者非常接近的,特别是汉越习语中 有大量相同或近似的习语,这些习语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和近似,隐 含意义相同,也就是说它们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可以直译。 B. 意译 汉越民族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词汇、句法结构和 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如果无法保留原文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就必须根 据母的语的思维与表达习惯将原语的词汇和句法结构进行重新组合,从而 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译出其隐含意义。这就是意译。 事实上,直译与意译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是相对的,两者之间 相互联系,没有绝对的界限。大到一部作品,小到一个句子的翻译都会兼 有直译与意义。一部好的译作总是既有直译,又有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 合。如果采用直译能准确传达原文多种意义的,就直译,如果不能全面译 出原文多种意义,特别是不能准确译出隐含意义的就采用意译。 1.1.5.3. 复核阶段 复核阶段就是组织译文中的词汇特征、句法特征和语篇特征,重新看 看原文的内容和译文的内容是否贴近,有没有译错的等,从而使所针对的 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领会译文。对于一位优秀的译者来说,整个过 程几乎是自动进行的,实际上就象我们使用母语讲话一样。 12
- Xem thêm -

Tài liệu liên 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