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ăng ký Đăng nhập
Trang chủ Ngoại ngữ Tiếng Nga - Trung - Pháp Bồi dưỡng học sinh giỏi tiếng trung chuyên đề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Tài liệu Bồi dưỡng học sinh giỏi tiếng trung chuyên đề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PDF
11
792
148

Mô tả: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广宁省下龙重点高中- 武仲俊 HỘI TRƯỜNG CHUYÊN CÁC TỈNH DUYÊN HẢI VÀ ĐỒNG BẰNG BẮC BỘ CHUYÊN ĐỀ DUYÊN HẢI NĂM 2016 TÊN ĐỀ TÀI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1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广宁省下龙重点高中- 武仲俊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1、 趋向补语是什么? 趋向补语指由趋向动词充当的补语,分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两种。 前者是由单音节趋向动词充当的补语,后者是由双音节趋向动词充当的补 语。例如: 拿来 放下 走进 跳出 寄回 爬上来 走进去 站起来 送过来 扔下去 拉开 举起 2、 趋向补语的类型 2.1、 简单趋向补语 2.1.1、动词“来”或“去”常用在其它动词后表示动词的趋向,叫简单趋 向补语。如果动作是向着说话人(或叙述的对象)进行的,就用“来”; 如果动作是朝着相反方向进行的,就用“去”。例如: (1)外边很冷,快进来吧。 (说话人在里边) (2)安娜不在宿舍,她出去了。 (说话人在宿舍里) (3)我朋友进城了,还没有回来。 (说话人在城外) (4)山上风景一定更好,我们上去吧。 (说话人在山下) 2.1.2、简单趋向补语、宾语和动态助词“了”的位置:  如果宾语是表示处所的词或词组,一般要放在动词和简单趋向补语 之间,也就是“来”或“去”的前边。例如: (1)他回宿舍去了。 (2)外边下雨了,快进屋里来吧。 (3)星期日我想进城去。 (4)明天下午他要到我家来。 注意: 那种有处所宾语的句子,不能带动态助词“了”,只能在句尾 用语气助词“了”。 2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广宁省下龙重点高中- 武仲俊  如果宾语是表示事物的词或词组,概可放在动词和补语之间,也可 放在补语之后。例如: (1)他的朋友病了,他要带一些水果去看他。 (2)他的朋友病了,他要给他带去一些水果。 注意:这种句子如果有动态助词“了”,“了”放在动词之后或 “来”,“去”之后。例如: (1)他给我们带来了一封信。 (2)他给小王带了一封信去。 2.2、复合趋向补语 2.2.1、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到”与“来、去”构成的 趋向补语叫复合趋向补语。 来 去 上 上来 上去 下 下来 下去 进 进来 进去 出 出来 出去 回 回来 回去 过 过来 去 起 起来 / 到 到...来 到...去  复合趋向补语中“来”和“去”的使用规律跟简单趋向补语一样。 例如: (1)我们正在山上玩,看见安娜从山下跑上来了。 (2)他看见一位工人走过来了。 (3)图书馆的同志告诉我那本新小说已经借出去了。 (4)他的钥匙掉下楼去了。 (5)我想爬上长城去看看。 (6)拿出你的照片来,给我们看看。 (7)拿出来你的照片,给我们看看。 2.2.1、复合趋向补语的引伸用法  “起来”: +表示动作(情况)开始并陆续。例如: 3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广宁省下龙重点高中- 武仲俊 (1)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了。 (2)听了他的话,大家都笑起来了。 (3)看了他们的青菜表演,大家都鼓起掌来了。 (4)到中国以后,我们认识的中国朋友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 +表示从分散到集中。例如: (1)解放以后,中国的农民都组织起来了。 (2)用过的书你可以收起来了。 + 表示回忆有了结果 (1)那个人叫什么名字,我想了半天才想起来。 (2)我想起来了,你告诉过我那件事  “下去”:表示动作的继续。例如: (1)请你说下去,我们都等着听呢。 (2)那件事他们决定做下去。  “出来”:表示通过前面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而能识别、知道的意思。 例如: (1)他说中文说得很好,我没有听出来他是个外国留学生。 (2)这儿有一个错字,你们看出来了吗? 趋向补语的特点 3、 3.1、“来/去”表示的方向以说话人的位置为基点。 +“来”:表示向着说话人的位置移动,即:来说话人。例如: 拿来了一本书 他走进来 他走出来 (说话人在内) (说话人在外) +“去”:表示向着背离说话人的位置的方向移动,即:说话人 去。 例如: 4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广宁省下龙重点高中- 武仲俊 拿去了一本书 他走进去 (说话人在外) 他走出去 (说话人在内) 3.2、述语和趋向补语结合紧密,如果带动态助词或宾语,也是放在述 补结构之后。例如: 那座山从没有人爬上去过。 打开书包。 拿出来一本书。 送来了一封信。 3.3、趋向补语不带宾语而用于句末时,一般要用复合趋向补语。而 趋向补语后带宾语时,可以用简单趋向补语,也可以用复合趋向补语。 例如: 孔老师感动得一下把孩子抱进了怀里 他拿起来一件仿古瓦器,觉得古色古香,很有意思。 3.4、动词带简单趋向补语时,后面可以带处所宾语;而带复合趋向 补语时,后面不能带处所宾语。例如: 走进教室 ≠ 走进来教室(X) 跑出校门 ≠ 跑出去校门 (X) 爬上山顶 ≠ 爬上去山顶(X) 4、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 4.1、遗漏偏误 遗漏偏误指的是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或几个成分而导致 偏误。具体的是该出现趋向补语的没有出现。 例子:(1)*窗户已关了,我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5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广宁省下龙重点高中- 武仲俊 (2)*我不想离家了。 (3)*有一天他下班带吃的,却看不见自己的好朋友。 例子(1)“关”后面缺少了表示结果意义的趋向补语“上”。趋向 补语 ”上”有通过动词“关”使“窗户”“由开而合”的意味。如果只说 “窗户关了”,则只是强调“关”这个动词曾经发生过,而不一定出现 “由开而合”这个结果。 例子(2)动词“离”后面缺少了趋向补语“开”所以没有表达出 “通过动作使人或物离开某个处所”的去向义。 例子(3)动词“带”后面缺少了趋向补语“回来”。因而无法表达 某种“领有”或“空间位置”关系的变化。 因此上述的三个偏误例子可以依次改为: (1)窗户已关上了,我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2)我不想离开家了。 (3)有一天他下班带回来吃的,却看不见自己的好朋友。 4.2、误加偏误 跟遗漏偏误相比,误加偏误显得比较单纯,多发生在一些语法 形式上。这些语法形式在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或必须使用某个成分,但当 这些形式发上了某些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这个成分。初学汉语的越南 学生,由于不了解这种条件的变化,致使某些不该出现的成分出现了,从 而造出偏误。 例子:(5)*我很难说出来当时的心事。 (6)*这个地方给我留下来很深的印象。 (7)*他每天都去工作,但是他何时走进来工厂,何时走出 去工厂,没人知道。 例子(5)学生将“出”和“出来”混淆使用。“出”和“出来”都有通 过动作使事物“从隐蔽到显露”,“从无到有”的引申义,但用法不一样。 6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广宁省下龙重点高中- 武仲俊 动词加“出”后面可以直接带宾语,可是动词加“出来”却不能直接带宾 语。若必须出现宾语,就要用“把”字句将宾语提到动词前面。 例子(6)是引申用法,因句中涉及到动作“留”的对象,所以只能用简 单趋向补语“下”,而不能用复合趋向补语“下来”。 例子(7)的趋向补语“进来”,“出去”虽然表达的是愿意,但是同样 存在着后面带宾语的问题。因此,以上的三个例子可作如下的修改: 例子:(5)我很难说出当时的心事。 (6)这个地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7)他每天都去工作,但是他何时走进工厂,何时走出工 厂,没人知道。 4.3、误代偏误 误代偏误是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适合特定的语言环境 的一个而造成的偏误这两个或几个形式或者是意义相同或相近,但用法不 同或者只是形式上有某种共同之处,而意义和用法不同;或者是用法相同, 意义相反等。 例子:(8)*当时我的眼泪都流出了。 (9)*看着漂亮的风景,我突然想起来如果我有你在身边该 多好啊! (10)*最后我才想出来,那事我姑姑家的牛,那事我姑姑家 的牛。 例子(8)的“流出”和“流出来”之间的意义差别不是很大, 如果动词后面不带宾语,一般使用复合趋向补语。 例子(9)是“起”的引申义,并涉及到“动作关涉的对象”, 因此应该采用简单趋向补语的形式,去掉“来”。 例子(10)是“起来”的引申义,表示通过动作使分散的人 或事物集中或由隐蔽到显露,用“出来”不妥。 7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广宁省下龙重点高中- 武仲俊 根据上述分析,上述的三个偏误句的正确形式应该为: 例子:(8)当时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9)看着漂亮的风景,我突然想起如果我有你在身边该多 好啊! (10)最后我才想起来,那事我姑姑家的牛,那事我姑姑家 的牛。 4.4、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指的是由于句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了位置而造 成的偏误。 在汉语句子中,当宾语和补语同时出现时,由于充任宾语的名 词性质不同,它们之间的位置次序也极为复杂。简单趋向补语“来” 或“去”比较特殊,当有处所宾语时,处所宾语常位于“来”或 “去”之前;当宾语时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时,而且句子表达的是 已然的情况,宾语则可以位于趋向补语之后,如:小李给我带来了 两幅画。这种宾语也可以位于“来”或“去”之前,这时既可以表 示已然情况,也可以表示未然情况,如:老张不知道从哪儿搬了两 张桌子来。除了“来”或“去”以外,其他简单趋向补语都位于宾 语之前,如:他走出房间。 复合趋向补语也因充任宾语的名词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位置。 当宾语为处所词语时,宾语位于趋向补语中间,如:他们要把所有 的桌椅搬出教师去。当宾语为表示人或事物时,宾语也多放在复合 趋向补语中间。 越南学生由于不了解上述的复杂情况,因而在使用趋向补语的 过程中常把位置摆错。如: 4.4.1、处所宾语位置有错 (11)*吃完早饭后,我们三个人决定回去市场买衣服。 (12)*要是你回去学校,就给我打电话。 8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广宁省下龙重点高中- 武仲俊 (13)*他喜欢进来我房间跟我谈话。 这三个例句都用“来”或“去”充当补语,宾语都是表示处所 的,只能置于“来”或“去”的前边,而越南学生一般都放在补语 后边。因此上述的三个句子应该改为: (11)吃完早饭后,我们三个人决定回市场去买衣服。 (12)*要是你回学校去,就给我打电话。 (13)*他喜欢进我房间来跟我谈话。 4.4.1、非处所宾语位置有错 (14)*恐怕回去那天,我父母认不出来我姐姐。 (15)*以后每个人都可以看出来什么事幸福。 (16)*妈妈一直提醒我多带去点衣服。 上述的三个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补语都是复合趋向补语, 而且宾语时人或事物的名词,因而宾语要置于复合趋向补语之间。 所以应该改为: (14)恐怕回去那天,我父母认不出我姐姐来了。 (15)以后每个人都可以看出什么事幸福来。 (16)妈妈一直提醒我多带点衣服去。 4.5、动词使用错误 缺少动词就是指在句子中的动趋结构中直接省掉了最重要的动 词,而以趋向补语独自出现在句式之中,承担动趋结构的功能。例 如:1)他猛的上来。这就是直接省略了动词。其实,这句话的正确 说法应该是 2)他猛地跳上来。这种错误主要是将作为谓语的动词 与趋向补语中的动词混为一谈了,认为仅仅使用趋向补语中的动词 就能够代替谓语动词的作用。实际上越南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 9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广宁省下龙重点高中- 武仲俊 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担任补语的词本身就是动词,但是并没有认识 到此处的动词已经失去了实际的动词意义,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成分, 或表示方向,或表示结果,或表示时间,甚至还有的只表示引申的 意义。 实际上在汉语的使用中确实也存在将趋向动词单独使用,在句 中充当谓语的句式,例如“来”“上”“下”,这几个词都是能够在句中单 独充当谓语的。例如 1)爸爸来了。2)你不上,我上了。3)水开 了,我把饺子下了。在这些句子中,这些词是将动作和方向融为一 体的,在表示了具体的“来”、“上”“下”动作的实际意义的同时,也表 现了动作的方向性。 5、 趋向补语教学策略 为避免越南学生在趋向补语的使用中出现以上错误,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加强 对趋向补语的实际运用的学习,逐渐培养他们对汉语语言的理解。 具体来说,可以运用一下教学策略: 首先,强化汉语语义和语用教学。由于汉语的趋向补语教学较 为复杂,所以很多汉语教师在教授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时会特别关注 语法结构,而忽视实际的语义。就像前面讲的“来”和“去”的错误使用, 这就是很明显的没有弄清楚这两个词之间的实际意义的差别。 第二,以教授使用频率较高的句式为重点。由于对外汉语教学 十分强调实际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教授使用频率较高句 式,这样不但便于学生的实际运用,而且更容易掌握语法规律,特 别是对趋向补语这种较难掌握的部分更是应该如此。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一个人在学习使用一门语 言的时候逐渐产生的感觉,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的 10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广宁省下龙重点高中- 武仲俊 语法规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汉语书记、练习写汉语短文 等方式培养汉语语感。 参考文献: [1]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国外语言学.1997(02) [2] 李谱英.补语的语义指向[J].广西教育.1995(04) [3] 杨希英.趋向补语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J].广东技术师范 学院学报. 2003(05) [4] 张丹.汉语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在法语中的表述[J]. 法语 学习. 2002(03) [5] 高顺全.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语义解释[J].汉语学习. 2005(01) 作者简介:苏治乾(1986.5-),男,吉林省四平市人,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2010 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历:硕士研究 生。 11
- Xem thêm -

Tài liệu liên quan